查了下笔记,我的上一个3年目标是2017年开始的,然后在2020年前后被动实现(没特别做啥),完成了一个小小的财务目标。
随后的这几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比较舒服,比较松弛。直到最近这几个月,感觉略有一丝不对。一方面,是金子都会花光的,咱本来赚的也不多,而且绝大部分在瞎搞项目、投资、炒股全都折腾没了;另一方面,自己也变得更懒散,对很多事提不起兴趣。当我发觉到这现实的压力和状态的颓废后,不由得就担心警惕起来,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因此,这次的新年计划会比过去几年的更认真些,而且,这是一个5年计划,也就是说,这5年要实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在未揭秘的高少历史档案里,其实部分人已经知道我这些年的规划框架,就俩事:一个财务目标、以及活在当下。
财务目标的具体数字就不揭了,相比身边的大佬朋友们我的寒碜多了。如果能够实现,而且不再瞎折腾的话,就真正可以退休了;活在当下这个或许不能称为目标,因为这不已经是我的日常了吗?
所以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赚钱。有钱,不止能轻松舒适的解决当前诸多现实问题、实现个人需求,还能活在未来,活的更好。
如果既要达到财务目标,又要活在当下,那就得有对应的思考和行动的付出才行。
这几天看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给我不小的感触。过去我认为而且我也跟人说,“成功靠运气”,其实这话不对。对于雷军、任正非、马云等(我只看过他们的书)大佬来说,成功是必然,运气只是影响其成功的时点、规模、过程而已。而这些大佬也都爱“误导”普通人,什么要勤奋啊之类的,实际上通过他们的言谈和观点,你会发现他们的认知远在绝大部分人之上,而这可不是仅靠勤奋就能练就的。
而搞笑的是,我看到诸多平庸之辈,对着大佬们指指点点,对着全球经济、行业、技术侃侃而谈。嗯,你啥都知道,你全对,可你不成事;别人有各种问题,但人家把业务做大了,赚到钱了。是你你选哪个?
说这个并非要以此讥讽谁,只是提醒自己,别做前者。特别是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写了数篇文章之后,再看看大佬以及大师们的书,一对比脸啪啪啪的就红了,我这是写个毛啊?能宽慰自己的,只有说这是为我自己而写,是思考和自省的方法之一。
我当然要做后者,做一个能做成事、赚到钱的实用主义者。
在之前深圳线下聚会上有人向我提出了问题:“怎么去预测和抓住下一个市场机会?”
我给他举了个不太恰当例子,就像冲浪一样,你无法预见浪什么时候来,浪有多大,但你可以把控的是你的游泳能力和冲浪技巧,那么在浪来的时候,你会比其他能力弱的人更从容的应对,游刃有余。至于能看到巨浪甚至造浪的大佬们,咱先略过,因为光冲浪板咱现在还不一定扛的动呢。
再说回我自己。客观讲,过去我所取得的收益,的确是运气。我桌上有个5年前就在淘宝买的小碑,上面刻着“靠运气赚的钱,凭本事都赔完”。这几年的经历,就是这句话的实现。
运气无法持续,必须要努力了。5年计划已经说了,拆解到2024年就是这两件事:
一、学好英语
二、商业实践
然后展开解释一下。
第一项,我在2020年底总结说了我放弃学英语了,是真的。本想逼自己一把,没想到自己烂泥糊不上墙,怎么逼和自我羞辱都没用,不如放弃算了。而转变是从去年年底到加拿大开始,先是生活中如果英语不灵,那就真的寸步难行,出国深度旅游的体验也大打折扣,而且未来也需要这个语言能力寻找新的商业机会,不管我愿不愿意,英语都要用和学的,无非是主动还是被动,周期长或短,掌握和应用程度不同罢了。
因此,去年去了英语学校被动学习,所谓被动学习的意思是,自己自发学习完全不靠谱,一学习就困或者找理由干别的事去了,所以年年的英语梦想次次破灭。被动学习就是你去学校待着,你愿不愿意舒不舒服那几个小时就得听、说、练英语,而英语学习本身就简单,只要花时间就行了,难就难在我们不愿意主动花时间,那就被动学习好了。
随着被动学习时间投入的增加,我发现之前很多的困惑、障碍也逐步在扫除。以前会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学英语会很吃力,然后再跳回到后悔自己为啥年轻时候不好好学的感慨上。这个举动没有什么产出,毫无意义。当投入了几十小时的学习后(还没我最近十天玩柯南的上百小时多),发现思路越来越清晰,语言越来越熟练,随之的正反馈也逐渐变多,自己也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去学,新的循环产生了。今天看来,英语学习真的简单,就是投入时间。而难的部分也是,怎样让自己真正投入时间,乐意投入更多时间。
说这些不是说我现在英语多好了,只是说英语学习对我而言的必要性,以及我好不容易找到并开启了学习之窗。今年6月我在伦敦考了一次雅思G类,综合分数只有6分。对于学好英语这个目标来说,考试成绩不是结果,是一个检测反馈,那么今年我希望自己能考到7分。除此之外,我还会参加看似更有趣的比如PTE英语考试,看看自己到时表现如何。
第二项,这就和5年目标直接相关了啊。但是如何衡量,路径和方法又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商业实践的要义就是持续提高商业成功的概率,直至产生预期结果。因为,特别对于创业和新项目来说,都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提高一切能够导致其成功的概率,然后等待结果发生。
目前我能想到提高概率的手段,或者说可以做的事是这么3件:
1、拓宽和提升自己的视野和认知,发现和判断新的机会。这个很容易理解,选对了,一切才有意义;选错了,结果都是悲剧。对此会从这么三个方面进行:
a)分析研究,比如对福布斯富豪榜的分析研究(拖了两年)
b)看书,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看的贼少)
c)聊天,不能坐井观天,找比我优秀的人请教学习
2、提高团队综合能力
想法有了,谁来执行验证,谁能实施成功?对于不确定的和确定的商业机会,更优秀的团队都能增加胜率。至于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已经有丰富的信息和经验可以参考,结合具体情况实践就是。
3、项目执行
有了想法有了人,接下来就是实操。在过去零零星星的有过一些经验积累,下来是在形成方法论的同时去提效,我曾说过:“创业就是在短时间低成本的条件下尝试最多的可能。”
那么,如何对商业实践的结果做衡量判断呢?我认同任正非所说的,“过程做的再好,没有结果都是扯淡。”(不是原话,我瞎编的)而且,一切价值都可以货币化来衡量,不能衡量的也都是耍流氓。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要是靠写字就能成功那该多好哇。这就要说到难点了。
难点就是要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是要战胜什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人性,否则结果只会“道理咱都懂,就是么得钱”。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懒。上面这些大佬们,人家天生勤奋,咱是天然懒惰。有人不信,说你也做了很多事啊,怎么说自己懒呢?
在此要澄清一下,那个不叫勤奋,那只是去做自己喜欢想做的事。比如打游戏我每天能玩十小时以上,那是勤奋吗?而碰到应该做但不喜欢的事则不去做,这就叫懒。
包括我写了这么一大堆文字看似也不容易,那是因为相比之下,工作中的具体事项需要投入的更多且更繁琐,而敲敲键盘多简单啊,所以人性之下自然就选择了更舒服、更容易的事做,然后再找一堆的借口糊弄自己。这是蛮可怕的,这是让万丈雄心变成夸夸其谈的罪魁祸首。
所以,要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做难受但有长期收益的事,而不是“趋懒避难”,追求舒服和容易的堂皇假象。始终要问自己,现在在做的是哪类事?有做和目标相关的事吗?在真正重要的事上有没有足够的投入?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行。这么多年来,几乎每年都是立目标,一次次的自励,然后打脸。但是想想,再怎么着,这也比完全认命,自我放弃要强啊。这一次次的,不都是在强化目标感,增加潜意识吗?哪怕有那么一点点改变自己人生的可能性,也是有价值的嘛。
最后,也别光是打脸,咱也打打鸡血。点上一首中岛大妈的《宇船》,为了自己的人生,去战斗吧!
Member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