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直播#读书记

如果之前没有看过量子读书介绍的朋友,可以先看看第一篇文章:量子读书直播《如何阅读一本书》能量摘录 了解量子读书是怎么回事。


因为《朋友圈的尖子生》书里有一段话触动了我,所以我选它做了量子共读直播,而且做了两次,原因一是书里的内容比较多,另外则是着急直播结束打游戏。这本书本身并不特别推荐购买,看看我的脑图应该就差不多了。相比之下,干货还是有一些的(主要是我的量子解读部分,哈哈)。



如果上面这个图看不清楚,可以访问 https://www.xmind.net/m/KjuDRq 或点击“阅读原文”来访问在线清晰脑图。除了可以清晰的显示脑图之外,还可以下载文件,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播放按钮,可以用动态演示的方法来展现内容,真赞!


下面是为了填充字数申请原创的导出文字,并不适于阅读,可以略过。如果觉得有哪句话还不错,倒是方便拷贝。


# 高少量子共读

《朋友圈的尖子生》

20211130


## 本书的作者发现自己有一个能力,就是跟什么人都能相处的很好,跟谁都能聊上两句,每个人都不讨厌他。


###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有跟某些人很要好,跟某些人的关系特别差的情况,而有些人是能跟每个人都处得很好,这既是一个很特殊的能力也是社交的一种特性。


## 作者那些有意思的朋友们


### 最年轻的新东方校长杨超


- 杨超在她还是小女生时期,就很忙、很强、很活跃、什么都爱参与,毕业后选择了出国,特别能折腾。有一次,小女生想去承包她们高中的一个语言课程,校长告诉她来晚了,她的一个师哥已经承包了学校的业务,一般人听到之后的第一反馈是那就算了或者抢生意等,但她说谁这么强把这个生意抢掉了,她想去认识认识。


- 思考:大家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自己能折腾的事或身边爱折腾的人?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 这就是经常讲的心态要好,格局要大,当你在做一个东西时发现别人和你是一样的,优先想的是怎么能够共同致富,而不是怎么跟别人拼的你死我活或你赢我输,第一想的对方不一定是对手,他是不是你值得学习的对象或者是合作的对象,这样的话你的路会更宽,你的格局也会更大,虽然大部分人会在第一时间有这种竞争意识,但高少认为合作意识可能会更好,竞争可以跟自己竞争,一味的把别人打下去不一定是你能上来,如果说你跟别人学习到你就能进步;你跟别人合作了,你就能够成长和获得更多的资源,那么这种模式是很不错的,这也是有关格局的问题。


### 青山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倩


- 李倩的故事是用对话的形式聊出来,她有一段很特殊的经历,她约遍了自己身边所有能约到的、认识的、对她自身而言有价值的人,通过与这些朋友聊天发现了自己事业的机会,后来李倩成为了“在行”网红,见了两百多个人。


- 多跟人聊天挺好的,既能多学习一些聊天技巧,也能在聊天中收获一些新的启发。

- [可参考高少公众号文章《别独自用餐(培训音频分享)》](https://mp.weixin.qq.com/s/HURNSpVKQ2MM9vSrhcdgBw)


- 里面提及的主要是年轻人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多去认识人、多去与人交流以及如何认识到社交带给大家的一些价值的解释。

- 先不要在意什么是有效社交或无效社交,先看看自己现在有没有社交。

- 高少觉得自己是比较内向的,所以很少会跟别人聊天,大部分时间都会选择自己进行一些独立的思考,但他觉得有些人是很擅于聊天的,并且在聊天的过程中,既会让对方觉得很舒服,又能提供大量值得交流的信息,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聊天状态。


- 建议:

如果你身边有人,包括之前在《好玩的书》里也提到过,把你手机通讯录里的人,年轻人可能也有三五百个联系人,很多人可能两年都不会打一个电话,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挨个把他们的电话全部打一遍,如果觉得这辈子都不会来往,可以把它删掉,但如果觉得以后这个关系还需要维护时,最好还是跟人联系一下,不是说谁都要去聊,可以把你看的上的人、认可的人多跟他们去交流一下。

- 其实身边的人就是你的资源,在很多时候有一个机会或者别人干的事你不知道时就有可能错失了这个机会,通过聊天可以把你的资源及各方面信息运用起来,建议大家走出去多看看,多和人聊一聊。


- 举例:

高少之前的一个同事,攒了一些钱,然后去上MBA,每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他上MBA可能是为了学习知识,但高少觉得学MBA没有太大价值,不如出去玩或者怎么花掉,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把自己手上的资源、资金更高效的去利用起来,这实际上才是一个可以琢磨的事。


- 李倩有看书的习惯,但是她很喜欢撕书,一本书在她手里看懂或者其他时候她就撕掉了。


- 高少认为这种读书方式挺好的,他现在保留一些书是为了给读者福利分享出去,正常看的话他也是不会选择留书的,看多少后再看自己能吸收多少,如果有些经验感触可以自己记下来,然后再收藏起来,但书的本身其实是不需要保留的。


- 需要李倩想办法找到一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电话,五分钟后给某人,但其实她也不认识这个校长,为了找到这个校长的电话,她选择用百度搜索先找政法大学,因为她知道这个校长的名字。2007年的时候,所有的手机都是一三几开头的,她就一直尝试输一三几,她的运气比较好,刚好把它们搜出来了,这是因为当时网上留了一个Word文档,上面刚好有校长的电话,所以这件事情既是运气,也是她自己做事的一个方法。


- 在做事的过程中,很多人一听到这种事情都会很懵,会觉得这很难或者这是不可能能完成的任务,但其实李倩的方法只是方法之一,我们今天缺少的正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执行力,如果还没思考或尝试就已经选择了放弃,这才会是我们真正的障碍。


- 小故事分享;

高少之前跟以前的同事说:“咱们这一年能挣10个亿”,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不可能,首先这件事情你都不相信,你都不愿意去尝试,你怎么可能能做到。


- 大部分人做事都是因为太懒了、行动力欠佳、魄力、决心、立刻就做等能力没有落实到位,又爱胡思乱想,关心一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而不是说这事真的做不到,更多的都是做做样子或者是做给自己看,然后让老板或者其他朋友看看,说你看我也做了,我也尽力了,其实压根没有尽力。首先这个人真实的实力是没有得到真正的使用的,原因是根本没想要去做这件事儿,然后就给自己找了一堆借口,如:没有信息方法、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等,然后说做不到就完事了,那你肯定是做不到的,而同样的事为什么别人就做成了,很关键一点就是行动力,这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非常重要的差距,这跟智力、聪明程度、背景关系真的不是很大,只要能把行动力做好,也能击败80%的人。


- 李倩可能是运气很好,所以就找到了,但问题是她去做了,而且是立刻就做了,也琢磨出一种方法,如果这个方法不行的话,她可能会有更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很多人在听到这个问题时就很头疼,可能会把问题又推给别人,那这种人最后你也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时候是搞不定状况的。


- 举例:

高少在跟下属沟通的过程中,已经给了明确的指令,但没有执行到位还找了一堆借口,甚至在那胡思乱想,最后也没有完成任务。


- 首先执行力就差了很多,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东西,如果执行力差,就算给你一个完美的方案,你再怎么补救都是没用的,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去做,所以所谓做的能力还是需要看自己。


- 从小家里人给李倩的思维惯性是她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要知道这个行业里最好的是什么样。比如:她是一个日料爱好者,她喜欢吃寿司,她就会去找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寿司,然后她就可以给剩下的寿司日料打分。


- 思考:如果你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或者可以观察一下你身边朋友,你的朋友里面最强的那个人是谁或者所有你去打工的公司老板们谁是最强的以及在一个行业里面表现最好的是谁?


- 但凡进入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领域时,一定要先去找最好的是谁,这样你才会有真正客观的参考对象,只有看到最好的你才能知道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以及你可以跟谁学习。如果你一开始不知道最好的是什么,碰到的也都是一些歪瓜劣枣,那你自己的标准、认知各方面都会把它拉到很低甚至降级,甚至说如果不知道所谓最好的标准在哪里、没有跟别人对比过、也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还觉得自己挺强的话,你就没有什么进步的空间,这也是很多人之所以止步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


- 举例:

比赛立定跳远,你跳了一米五,得了全校第一,最后发现世界冠军能直接跳五米,这才是真正的标准和优秀。


- 不能在矮子里面拔将军。


- [可参考高少公众号文章《炒了一年股,亏了一十五》](https://mp.weixin.qq.com/s/5rlGaWmqyG6t9cAcXfik3Q)


- 作者问李倩:“如果进天使投资圈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她说:“要见顶级的早期创业者,如果你见过最顶级的创业者之后,你才能判断出来你前面的这个人大概是多少分,不然的话谁跟你聊天你都会觉得似乎很有道理。”


- 早期投资投的是人,在高少个人投资的那些项目中,他觉得自己做得很差,每个人过来找他说这个项目怎么样,逻辑上听起来是没有问题的,好像努努力也能够得着,但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应该先去见见真正顶级的优秀创业者,比如:雷军以及其他的后起之秀如张一鸣等。当你跟他们真正深聊并了解了他们的能力范畴后,就会知道所谓一流的创业者和普通创业者的区别在哪,大家可能为人都很好很善良,都有创业的激情及行动力,但能力差距和认知差距确实很大,如果把这些东西赌在普通创业者身上,他们的成功概率是非常低的,这和我们做事选择各方面是一样的,如果做成是你的认知,那么你所用的人才、资源各方面都要顶级才行,否则把自己累死也没有用。

- 举例:

现在的年轻人在谈恋爱找对象时,都会择优选择,比如:三个女生中有个女孩长得很好看或者三个男生中有个男生挺有劲儿,就会选择跟他们谈一谈,这其实说明了你还是没有碰到所谓的比较好的对象,先不考虑自身条件,但当你在谈恋爱后碰到一个所谓的更好的人时,你可能会觉得原来的思维或选择是很狭隘的。


- 当你真的见过好的东西时,你才会对身边的东西有一个基本的评估,所以把自己的眼界各方面拓宽,多接触优秀的人或事,一旦我们树立这个观念并且坚持执行下去,你的收益就会很大。


- 李倩对于一些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然后很想上进,很想挣钱但是又迷茫的一些建议。


- 找好机会


- 选择比努力重要,但具体怎么做以及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两件事是不太一样的。


- 我们很多时候把时间花到了执行上,但实际上你需要把很多东西在前面铺垫时都去想好、选好,这会让你后期做起来时容易很多。执行力有时会是一些明确的指令,相当于已经告诉你要怎样做了,而这个东西是说你同样在做一件事情,那你是不是有更优质的方案,这两种想法是不冲突的。

- 有时候误打误撞,可能就变成了一辈子的事业,所以这中间需要大家自行把握,努力提高一个选择成功的概率。

- [可参考高少公众号文章《我的选择史-努力真的比选择重要么?》](https://mp.weixin.qq.com/s/FZjkC5FcHHpbkYdOK3_dOw)


-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为了做而做,要想清楚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这件事情是不是你现在操作的最佳路径。


- 所谓成功的这些东西,它其实是有共性的,最起码在这方面很多人都容易形成共识,我们不要为了做事而做事,这样的话你做很多事情你才会清楚你是否需要改变你以往的做事方式以及做这件事的最佳路径是什么。


- 举例:

日常工作的日报,很多人写的像一个流水账比如今天做了什么,这样的日报是没有意义的。日报的意义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贡献、你碰到了什么问题、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你希望和别人去交流讨论什么、这里面有什么核心的数据信息可以拿来分享等,这样的反馈才是有效的,否则做的事情没有目的没有结果,它就是毫无价值的。

- 举例:

我们如何快速找到100个人的信息,很多人说我现在立刻做,这种比起那些还在琢磨不干的人要好很多;还有的人说我可以挨个问;有些人就会思考我怎么能够做得又快又好,举一反三,下次能找一千个一万个,通过思考做出一个方案再去执行。


- 在目前很多的商业和职场上,最短路径其实就是咔咔就干,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高效的方法。


- 不要去看太多人说的,因为大多数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 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1:1复制的,你不可能成为下一个谁,但这中间会有一些共性,比如:大家怎样理解勤奋这件事、怎么理解所谓的社交资源、怎么理解一些认知观念等,这些东西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的,所以每个人的方法等都仅供大家参考,你需要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如果不能完全理解你就无法做到为己所用,如果不能为己所用,那这个东西更多的对你来说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


- 高手做解答题,水平永远是一流


- 在职场、在社会、在事业上去混的和在学校里做题学习的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个相同之处是比拼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习用功程度等;不同之处是学校里面的题都是有答案的,是有它的解题思路和路径的,而社会上的东西,它不一定有答案,或者说它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而且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也不存在一个最佳答案。每个人都是交一个卷,但这个考卷它是不可被比较的,只能冷暖自知,你干得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干的好不好跟你也没什么关系,所以有时候会发现在学校里学习好的人在社会上不一定混的很成功,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模式下所运作的东西。


- 所有人的成功都是偶然的


- 高少觉得成功确实是有偶然的,回头想想有很多东西都是由一些或一系列偶然的因素造就了目前相比普通人更好的一个结果,我们无非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下限,把上限交给运气等各方面因素,这时候如果获得了一点成就,也得知道哪些是自己做到的、哪些是你刚好碰到的,不管是时间、资源还是刚好一个机会让你碰到,至少对自己有客观的认知,不要把自己拔得太高,也不要一味的贬低自己,要有一个基础的自我认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成功的人都会很谦虚,这是因为确实是有很多运气因素在里边的。


- 举例:

今天挣了100万,你其实知道其中的10万块钱是肯定能挣得到的,另外的90万,可能是运气加成。


- 李倩在打工的时候工资是慢慢涨的,从一万涨到两三万,收入和她现在相比是可以被忽略掉的。


- 这是因为当你接触到一个人的不同层面时,仿佛打开了世界的大门,突然就想明白了一些道理并且你也知道了那些模式是怎么去玩的,相当于格局一旦打开,你知道了成功的一些所谓核心的要诀或是一些核心的认知理念时,你看待事物的方式不一样,你所做的事情的结果也会不太一样,所以你也会产生一些质的变化。它主要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大家慢慢去领悟。


- 举例:

打高尔夫球或做其他体育运动时,光听理论知识看别人做时你身上是没有感觉的,你必须亲自上场才能找到感觉。


- 李倩在小的时候可以接触到一些市场,认知到一些基本的财富道理,比如物以稀为贵,10岁那年,她的阅读兴趣大增,看了一些人物传记,包括李嘉诚、巴菲特等著名人物,对她有了一些启发。


- 越是在小的时候越需要树立一个志向,因为当你见到了一些真正牛逼的人物和事迹时,会使你确立更高的人生目标及动力,也会使你对自己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这也是人们为什么需要早读书、读好书的一些必要性。

- 人穷一定要多读书,现在读也来得及,如果以后有了孩子可以让他先立志,然后多看看书、看看这个世界的高度在哪里,会对他们有很好的帮助。

- 举例;

雷军在大学时期看的《硅谷之火》为他树立了人生志向。


- 很多朋友总是问李倩如何把钱变多,其实在学会把钱变多之前,你要先学习如何把钱变少,很多事不是“不得急”而是“急不得”,理财都得开源节流,节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 炒股也是一样的,不是说你能挣多少钱,而是说你怎么才能亏的少一点,使得你的本金相对是安全的,很多东西都有相通之处。像打德州一样,它不是取决于一把你就赢了,而是取决于你在牌桌上能坐多长时间,所以要建立一个所谓的安全观念。


### 投资天才马文亚


- 马文亚从小就很早熟,当别的小朋友把零花钱拿去花掉时,他则是把几块钱都攒起来,最后一直攒压岁钱攒了8000块左右,小的时候马文亚的妈妈就给了他一些财商教育,所以马文亚从小就很有钱,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钱有了自己的认知,他理解了钱的真正价值,知道了怎么赚钱和怎么去运用它。


-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 选择很重要,如果大家觉得有些方向你死活都搞不出来东西,那可能是方向不对,不一定是自己不够努力和勤奋。我们如何判断一个方向是要坚持还是要立刻放弃,这中间又是一些很细节的东西,它也是有方法论的,不一定是智商的差异,有的时候是人们思维习惯的一种差异。每个人对一件事情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你看到10块钱和别人看到10块钱,对他的想象、认知价值及渴求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会导致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和结果的不同,所以越早去做才能越早出结果,包括今天你的认知的改变也会影响你后期的一些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 很多有钱人会被说抠门吝啬等,但他们的想法是这东西我能买的起,但是我不买,所以他们拥有的是选择权。很多人是喜欢就直接消费体验了,这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只是选择的不同,但这两种感觉是不太一样的。


- 举例;

高少以前穷困潦倒时,就在钱包夹层里装了一个一块钱的硬币,然后时常告诉自己咱也是个有钱人,因为哪怕你穷的啥都没有,但一块钱也是钱,你拿着它你就算是有钱的,有钱就有底气。


- 所以钱有时候是拿来用的,你有钱但是不要花掉,因为花掉就没了,但你不花你就永远能用的着,你就永远是个有钱人,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 高少觉得一个孩子应该在10岁左右时就建立一个真正的财商概念,他得知道这个社会及经济大概是怎么运作的,自己应该怎么去挣钱,比如你学的是琴棋书画或者你的数学英语都读得很好,但是你却不知道怎么挣钱,但如果你小的时候就会挣钱,这感觉是不一样的,它会倒逼着你去把该学的东西学好,很多人学到研究生博士生等,最后还是给那些小学毕业的老板去打工,原因是说他掌握的知识技能是不太一样的,那边是说我学会了怎么挣钱,而不是说我学会了怎么去用知识,所以早一点对孩子做一些财商教育的普及也能让孩子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 2003年马文亚在他初中的时候炒房,初三时买了人生第一套别墅。


- 每个人的人生节奏是不太一样的,人生来不同,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做好自己就行,上天已经给你发了一副牌,你要做的只是把自己的牌打到最好就可以了。而且人的选择是有很多的,不是说定了一个东西就一定要干好,除非你特别喜欢、特别相信这个事情或者已经把它视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否则做这事是没有必要的。


- 给年轻人的建议:每天一定要做点什么,这是一个把多的目标变少的过程。因为每个人都想做很多事,你想做100件事但是你的生命是有限的,在100件事上,你要用自己的方法选出最重要的一件,每天把这些目标往前推进,每天都要问自己今天做的哪里好,怎么可以做的更好,不断的成长和进取。


### 马大娱乐创始人马佳佳


- 年轻人因为没有资本和负担,有的就是时间和折腾,所以要多去尝试,如果这些都不敢去做,那完全就是没有把自己的优势利用起来。

- 做成人用品是马佳佳突然想到的,跳出了正常思维的框架和束缚。


- 很多人会用有色眼镜看待开成人用品店,但是它是合法合规的,也是个生意,所以为什么不可以去做呢?只要自己喜欢、自己认可又是合法合规的就可以了,这个社会本来提供的优势和资源就不多,然后再给它放上很多束缚和框架性的东西,那我们能选择的点也就越来越少了,所以需要我们多去尝试,因为你不可能一出手就赢,很多情况是你可能出手个五到十次,你能有一次的正反馈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你一开始就把很多东西都否定了,或者因为其他的借口使得自己把一百个机会错失掉,最后只有十个机会,那你十个机会再出一个成功的概率就很低了,而且再加上一些束缚,那它的成功概率就更低了。

- 马佳佳当时想做营销生意,所以她找了一个最有营销话题的行业来做,而且她本来就擅长营销,所以她本身会有点像李雪琴的走红模式。

- 高少觉得这就是年轻人爱折腾,投资人也愿意买单,家里可能也不差钱儿,如果真差钱就会老老实实的去找一些能挣钱的机会。年龄大了的人一般都会比较稳重,因为你接触的事多了,这时候反而需要你聚焦,年轻人因为现在什么也没有,所以即便你做一百件事也是不多的,当你真正有一些积累时,你可能已经经历了一千件事儿或者上万件事,这时候反而是需你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某些长期的东西上,因为前期的东西都是从零到一或者从零到零的,你可以试无数次,包括马佳佳当她真正成长到一定阶段时再去跟20岁的人对比,你会发现她的创新能力和活跃能力又差了一截儿。


### 百度副总裁及公众号“李叫兽”创始人李靖


- 上学时候男孩一般都会打架,打架不是纯拼体力和经验的,“李叫兽”针对打架做了件事情,他把很多打架的书,包括散打、泰拳、拳击都记下来,然后再通过书本来学习和练习,最后他成了最能打架的孩子之一。


-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不一定说它有多好,但它能为我们做一些简单参考,最终我们还是要去找到自己的路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其中真正的共性是什么,真正的共性是怎么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一点,而不在于他具体使用的方法是不是很好,因为大的基本道理都不会变,变的只是它外在的形式和运用的手段而已。


- 高少关于营销的书本推荐:《营销学导论》


- 读完后对营销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它是一套非常系统的东西,并且能让我们从根儿上理解营销这件事。


- 举例:

陈安之做培训很成功,但如果你指望通过他培训能让你成功,这事儿就很难,除非他教你如何去做培训,你才可能会成功。


- 因为他没有真正去实操一些实业的东西,更多的是在教学层面上的成功。教学不是说他能把你教成功,而是说他的培训本身是有用的,所以如果你要去做实业或某些东西,还是要跟那些真正成功过的人去学习,而不是听那些市场上的人瞎忽悠,比如从一些大公司的案例中,把自己的理论相结合,然后事后总结,这样你能学到的只是如何把那些理论的东西玩得更溜,但是他不能保证你成功。所以但凡谁做实业成功的,你就去跟他讨教事业的东西,如果他是做培训成功的,那你要跟他讨教的是怎么去做培训、怎么去建社群等,而不是一些毫无关系的理论。


- 举例:

炒股高手会告诉你他怎么看这个线,或者怎么去炒一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一些技巧类的东西,而真正的大师他会把整个股市的原理和基本运行的规律讲给你,他会给你展开一种全景的图,而不是这中间的某一个东西的变化,你一听就明白了,所以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了然于胸的。


- “李叫兽”做公开课,卖课成功,后来还被武汉大学保研。


- 只能说明他对一些营销案例的分析等内容做得好,但是有没有实操一个东西做成功,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去衡量他成功与否的标准。


- 举例:

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


- ”华与华“相当于一开始他们就选择了最优秀的企业进去,一般普通他们也不接受,所以它已经具有一定的成功基础,然后在这上面随便做一做都不会很差。


- 不可否认“李叫兽”是很优秀的,有的人会很喜欢这些相对比较虚的心灵鸡汤或成功学的一些偏理论的东西,但高少会更喜欢一些真正实战的例子,比如段永平,会觉得他毕竟实战过,那他的这种可信程度和他以后可被学习和复用的程度可能会更高一些,而那些从文字的逻辑上倒来倒去的理论知识,你会觉得都很有道理,但那些东西更多的是停留在脑海中的一种感受,而不是一种实在的、相对现实的一个结果。


###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


- 脱不花见罗振宇


- 高少一直以为罗振宇是公司的核心人物,没想到脱不花是CEO。

- 但凡你有合伙人或者团队,尤其是有那些相对来说跟你在思想上有很多的共识、能力水平可能差不多,但在不同领域又能够互补的很好的人,一起去商量一些事或做一些事时,你们做事成功的概率还是挺高的,但很多公司的现状是老板能力特别强,下边所谓的合伙人或者高管的能力会相对弱很多,这种东西不是由身份决定的,很多时候是因为能力差距相对较大所导致的,所以说能找到一些跟你量级差不多的人,这其实是很幸运的。


- 脱不花的《传灯记》,详细描写了她17岁到北京并在北京留下来,不断拜师求艺学习的故事。


-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思维都是很活跃的,能够跳出一些框架,比如大部分人的想法或模式是好好学习、上个好大学、读个研究生,然后找份好工作等,但脱不花想的更多的我想怎么样,然后再看这个我想怎么样是不是能够实现,也不会因为我今天没有准备好或者我还比较年轻,所以我想多积累这种想法去拖延,而是说干就干了,这个事情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而已。

- 小故事分享:

高少大概是1999年到了北京,2000年的时候正式在北京上班,他的家乡是在陕西西安,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大城市,那时候出来打工的人很少,当高少在北京工作大概5年左右,回老家后就发现自己和西安本地的同学、朋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 高少经常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出去闯闯、多看看,尤其到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择出国,因为每个地方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你越往前看,你的视野也会更加宽广,你也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和机会,当你和那些更优秀的人以及环境接触后,你也会被环境带着往前走,而那些之前在西安本地的人们,回头看他们,可能五年十年都很少会有变化,现在因为有了网络,人们的变化可能不是很大,但在当时,PC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你会发现城市之间的环境、人的观念意识以及成长是很不一样的。


- 举例:

马云在他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去过美国,然后在互联网上看到了机会。


- 人和人的机会就是这样,包括今天如果你一直在一个小地方窝着的话,你的很多信息先不说你能否收到,首先这个圈子和氛围等很多东西你其实是接触不到的,就算你看到了机会,你也没有人可以真正方便的去讨论,更别说这个事以后是否会有发展,所以走出去是很关键的,不止是年轻人,年纪大的人如果你认为你现在呆的环境相对比较闭塞,那你也需要多出去走一走。


-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很重要的,比如环境,有的人到不同的城市,学不同的语言都是为了接触不同的或者说更好、更大的环境所做的一些基础的准备工作。


- [可参考高少公众号文章《新解“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基积阴德五读书”》](https://mp.weixin.qq.com/s/n0oP2YkdlXYdiDg2w1LnUA)


- 其中对三风水做了一些详细的解读,意思是说你要给自己寻找一个让自己能够加速成长的环境,这里面包括了很多种因素,不管是换个城市,换个圈子、换个行业、换个工作、乃至于换一个国家其实都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环境,所以尤其是年轻人或者说年龄已经大了,但内心还是很年轻的人,可以多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找找自己的潜力、兴趣点以及属于自己的机会等,而不是固守在一个地方。如果你走出去到了大城市发现其他人都比你强时,也不要气馁,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机会,慢慢的你会发现你也能成长起来,你们之间的差距也没有那么大了,这就是环境因素对人们的影响。

- 举例:

如果你在车间一辈子当一个工人,那你肯定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潜力。


- 脱不花人生经历的关键节点


- 脱不花认识了当时的中国首富刘永好,并且她在17岁左右就已经开始工作了。


- 每个人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一些特点,不是说你一辈子要跟别人不同,而是说你本来就跟别人不同,所以你需要自己认知到你所不同的地方,然后在坚持和挖掘的时候,多花一点时间去思考就可以了。

- 小游戏分享:

如果是做培训,他就会让在场的所有观众或者一起来听课的人,在一张空白的名片纸上,写如何跟别人介绍自己,有的人会写的像个性的简历一样;还有很多人会写他们的名字、年龄、星座、是不是单身等;有的人则会写很多或者画很多不同的东西。


-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把你的不同提炼出来,然后包装出去让别人记住你,如果你能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印记在身上,那你的成功概率或一些机会就会比其他人高很多,当然这种想法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可能很普通,但在某些东西上面有自己独特的特长,所以一开始没有被别人看到也没关系。一般来说不管是学生还是在打工的,如果想有更好的机会,那还是需要寻找一些自己的特点。

- 举例:

有一堆人跑步,有的人跑的快,有的人跑得慢,但是在跑得慢的里面,有一个数学天才,那他的特点其实是显现不出来的,但他只要有这个特质就一定会在其他领域被人们所看到。


- 脱不花的性格很外向,当她经过一个开培训会的会议室,她会上去跟老师对话,并提出一些问题和想法。


- 这也是脱不花和大部分人所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差异,大部分人的性格都会比较内向,不太善于社交,比较害羞,跟别人说话就会容易脸红,上去发言时会非常希望换一个人或者把自己赶紧忽略掉,高少其实也是这样的人,但他只是在某些时刻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时,就会逼迫自己鼓起勇气去发言或者做什么事,但他本身的性格还是偏内向的,但高少对脱不花的性格表示肯定,他觉得这种性格很好,年轻人就需要多社交,胆子也要大一些,看到或想到一些事情最好马上去做,不要留到以后再去后悔,因为越早去做,你得到的反馈,也许是一些负面的反馈,但是你越早做、坚持做,那么正面的反馈肯定会越来越多,所以多给自己做一些心理建设,多去表达,你会发现自己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 可参考高少直播间社牛:皮卡丘

- 举例:

当看到别人在讲课时,可以上去交流一下;当看上了一个妹子或一个帅哥,可以上去搭讪聊几句;当见到自己的老板、上级或一些很牛的人时,可以给他做一些自我介绍,建立一个关系,也可以选择建一个群或者开直播去练习。


- 很多东西其实是练出来的,没有人天生就很强,他们也需要大量的练习使自己做的更好,只是看你想不想或者愿不愿去做这件事。


- 脱不花的性格以及她的成长环境使她见识了特别多的人,高少觉得这是蛮幸福的一件事,但这个东西也是因人而异,我们只能看看别人的经历,看看有没有跟自己相同的地方、哪些对自己有启发等参考一下,最终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 引入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学佛之人与其拜菩萨,不妨直接观想自己就是菩萨,观想菩萨在这种环境中会怎么做,这是修行的一种方便法门。


- 通俗来讲,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牛人,并且跟他很熟,然后你想学习、想进修,你就可以想象那些伟大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怎么处理,或者碰到一个很烦心的事情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就可以想象自己是菩萨,把自己跳脱到一个第三方角色,思考你觉得他会怎么做,然后反过来再去指导自己,这样不断的修行,就是修行的一种方便法门。


- 举例:

假如你看你的同事或者某个人特别讨厌时,就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他是你的下属,你会不会去帮助他,这样你就会发现当你的立场转变后,你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了。

- 这其实就是反向给自己一些更好的建议,尽量不要让自己置身在那种情绪和细节之中,当你跳脱出来时,你会发现可能会有更高角度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也能给你接下来的行为提供指引。当时可能会觉得别人很愚蠢,但当你跳出来一看,可能会发现愚蠢的其实是自己,而且一旦发现自己愚蠢的话,还能找到一些解决方案,只是说因为当时在那样一个环境中,所以没有办法更理性的去理解这件事,而当你跳出来以后,你其实能把这事做得更好一些。


- 脱不花后来进入了培训行业,讲她写作及写作本身的意义等内容。


- 写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有很多的艺术,除了常规意义上的一些东西,它也可以整理和锻炼你的逻辑思维、锻炼你的的表达能力以及帮助你去理清楚你内心的一些真实的想法,然后也可以调整你的一些情绪。高少目前也在琢磨写作这件事,写作带给大家的益处还是很多的,你不需要写一个非常长篇的东西,也不是每天都要写,哪怕你就写一些很简单的句子,就像在微博、推特,每天只写140字左右的日记,只要你能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但这个好处因人而异,建议大家试一试,写作也是让你静下心去锻炼思维和如何去输出表达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 引入高少直播间刘振龙的评论:写作真的很棒,发现自己,更好的吸收输入的东西,还能反思。


- 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


- 马占凯有系统看书的习惯,年均50本。


- 大家如果要成长、要有钱、要赚钱还是要多读书的,但是一定是读好书,如果读差的话可能就会误入歧途或者浪费大量时间,所以选择好书,就需要你增强自己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虽然大家都在读书,但读书的不同结果就在这。


- [可参考高少公众号文章《读书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资》](https://mp.weixin.qq.com/s/uPXBJUkhKUDcgoXyoFModQ)


- 举例:

别人练九阳神功咔就练成了,你练完后走火入魔了;还有些人把书烧成灰,就着水直接服下去,那也是没什么用的。


- 马占凯刚开始的输入法是写给百度的,可能因为当时有评估,所以百度最后可能是发给了客服,由客服进行了官方回复。


- 很多公司做大之后就会比较官方,可能会不再重视一些小的东西,百度在当时可能认为这个输入法没有那么重要,事实证明他的输入法确实也没那么重要,今天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事也要做那个事也要做,就像读书一样,这个也读那个也读,其实不读也没什么损失,读的话还需要花费时间成本,所以你要找到ROI(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然后优先去干,除非中间有一个ROI(投资回报率)很低,或者很致命甚至会把你所有的回报全部毁掉时,即使是没什么价值的事,你也得去做,就像救火,你可以选择不救,它对你的整个生产没有任何的价值,但如果你不救的话,它会把你所有的成果全部烧完,所以你当下就必须去救火,但是比如说百度不做输入法,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能百度当时已经选择收购别人的输入法或者当时已经收掉了,所以没有选择马占凯的输入法。

- 高少觉得搜狗输入法后期之所以做的好,很关键的原因是在于有些业务它是产品型的,有些业务是营销型的,有些业务是职业经理人去做,有些业务是创始人自己去做,投入程度和选择的打法不一样,它的结果也会不同,包括在整个公司所占的位置不同、投入的资源不同,它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所以这个事情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一个正常的演化过程。

- 公司在做决策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说谁的想法很蠢,那可能只是从个人角度去想这件事,但如果从大公司的角度来看,有些决策从复盘来看都是没有什么对错的,在当时他的确会这样选,如果重新再来一遍,他还是会那样选,因为很多东西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对,不给其他人留一点市场机会,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 马占凯的三个习惯:日读、日练和日记,日读就是每天读书,日练就是健身,日记就是每天写东西。


- 高少现在也一直在写,但是没有像他那样系统,因为有时候会乱掉,大家也不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很大的目标,你可以设一些特别小的目标,比如今天写日记就写一句话,这也算是写过了,然后第二天还是可以写一句话,只要你慢慢写就会慢慢的养成习惯,当你养成习惯后,你会发现这个事越做越顺手,然后也会做得越来越好。


- 高少推荐书籍:《微习惯》


- 日读、日练、日记,不要一上来就给自己设一个很大的目标,比如读100本书或者今天读20分钟,明天读30分钟等,可能读上多少本你就崩溃了,所以尽量把门槛设置的很低,让你能非常自然的就做下去了,因为如果你设置的目标很大且很难完成,你就很容易放弃,所以永远不要提高你目标的标准,始终把它锁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标准下,使你刚好都能完成,而当你后期需要完成一个更大的目标时,现在的这个习惯就可以帮助你去实现,所以如果你能有一个能够伴随你一生的习惯,你会发现你的成就也会顺其自然的到来。


- 举例:

可以每天阅读或写日记写五分钟,只要保证你每天都能读下去或写下去,那么你起码每天都能有五分钟的结果输出。


- 马占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自己命名的叫“双生子催化效应的现象”,这个现象是如果一个人能够找到跟他同样级别而且很有默契的朋友,两个人经常探讨一些事情,比如:技术、知识、世界观等,就会产生双生子催化效应,两个人也会达到比现在更高一级的程度,他认为当我们学轮滑、学编程等时、只要身边有这方面的高手,我们就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很快的跨越障碍期。


- 这种现象就像乒乓球双打,当你找一个跟你水平差不多的人,你们俩同时进步的速度都会很快,所以不管是成长还是学习过程中,如果身边有一个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朋友,你们的进步速度都是会很快的。

- 不管你是学习还是创业,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先找一个靠谱的人去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是学习方面的,要找那些学习好的人作参考;如果想了解创业等,要去找在创业方面有过成功经历和经验的人去学习,而不是听那些既没有成功过,也没有在一线干过实操及实业人员的培训课程。


- 反例:

李善友的混沌大学

- 高少也算是走过了从零到一的一个业务过程,这个东西它虽然有偶然性,但高少毕竟是做过投资,最起码也在一线干过,如百度的快速期,所以他知道他们哪些东西大概是怎么做的,这里面可能有百分之一二十的信息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所以对于某些东西他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都是可以拿来跟大家探讨一下的。


- 我们更多的还是把自己的精力和目光集中在做哪些事情我们会更容易成功上面,而不是把你的精力和你的思考集中在一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事情上。


- 星空摄影师叶梓颐


- 年纪轻轻就可以扛着昂贵的摄影器材满世界追星逐日,去过北极追过极光,但否认自己是富二代。


- 请问钱从哪来,她肯定不是穷人,高少觉得人有的时候不能太装了,客气一下就行。


- 找工作的时候,能找到好工作的理由不是因为你是哪个大学、哪个专业毕业的,而是看你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


-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或上学的过程中,还是要增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当你去应聘某个职位时,你应该拿出对应聘该职位更有效的一个成果去应聘,而不是拿出你过去有过相似的,比如读过这个学科的经历去应聘,因为有些东西不一定是说你在大公司里面有个什么样的工作经历,而是看你是否可以在自己业余时间里先去自己做一个东西,如果没有的话,那你的原型、你的设想就需要你先把它练好,然后做一个假想的产品出来,总之就是做一些具体的东西,所以如果你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一个好的机会时,不要等着,而是先做一个很优秀的结果出来,然后让别人评估你做的这个东西是否具有价值。


- 举例:

比如做广告专业,包括现在招一些设计人员,面试官不会在意他们是哪个美院毕业的,而是更看重他们曾经做过哪些作品或产品。


- 乐纯酸奶创始人刘丹尼


- 毕业于沃顿商学院,起点很高。


- 每个人对于人生的修行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起点高就会奔着更高的起点去;有的人起点低,就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轨迹,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上限在哪,不要跟别人去比那些虚的东西,同时你也要知道为什么别人暂时会比你高的原因,因为每个人的路径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思考,你就会很纠结、很痛苦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还不如别人、为什么别人一开始就比你强、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等。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公平的话大家一块挂了就完了,既然作为人,那么这个社会的很多条件就是不一样的,公平的意义在于人为的去使得某些东西达到一个可以照顾更多弱者或者是让那些更有能力的人可以去照顾弱者所提出的一个条件,但这个世界本身是不公平的,而且那些提出这些问题或想法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变的强大了,才会去照顾弱者,然后才提出了公平,否则公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思考:一个火车快速的驶向一条轨道,轨道上绑了5个小孩子,然后你手上有个按钮,按了就能切到另外一条轨道上,那条轨道上面绑了1个孩子,问你到底是选择按还是不按?


- 高少的答案是两个字:“滚蛋”,不要去琢磨这种闲事,很多都是坑,一旦入了坑就像进了邪教,这种问题的答案都是提前设计好的,你做任何选择都是被牵着鼻子走的,所以一开始你就不该被绕进去。


- 暴风集团CEO冯鑫


- 冯鑫曾任北京金山软件公司市场渠道部经理、市场总监、毒霸事业部副总经理,也曾是雷军的部下。


- 选择一个好的公司、一个好的机会,在一个好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如果你能当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会是非常好的体验,倒不是说为了薪资待遇和权利等,因为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所以大家即便没有当一把手,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把手去看待,那你很快就能具备一些一把手或者更高层面的能力和意识,但前提是一定要先把自己该干的事情干好。


- 知名自媒体剽悍一只猫


- 这个人的网名叫剽悍一只猫,他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就去参加演讲培训,坚持了16个月,录了1000多个演讲视频。


- 有时候当你对一件事情能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你的回报还是会不一样的,高少还挺羡慕这样的人,因为他可以足够的聚焦和足够的投入去把一件事做得足够好,然后他的相关机会就会自然出现,但每个人的路径不一样,所以仅供参考。


- 剽悍一只猫的学习方式是采访牛人以及读书


- 高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但具体还是看你怎么学,否则你光看到的是别人怎么成功的经历,看完以后你可能也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所有学习方式的目的性是让你拓宽视野,给你一些启发并让你找到一些成功的品质,是仅供参考的,它不能保证你的成功,所以该干的事情还是要自己真正静下心去做。很多东西都是在打开思维、吸收信息以及动脑的层面上,所以如果你想要做成的话还是需要你在自己的身上去实践和创造一些东西出来。


## 关于录音


### 比较少数的人,在跟别人聊天或听某些课程时会有录音的习惯,有时可能是为了保存之后重新再去听,但这里特别要告诫大家:如果你需要录音,除非是那种如商业上的特殊事件,比如:警察需要取证等,否则在正常情况之下,需要再去听课或者其他时候需要录音时,一定要跟对方明示,而且需要取得对方的同意才可以录音,否则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妥当的。


- 举例:

高少身边有同事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虽然这个同事他可能是无心之举或其他原因,他以为他不说就会没事,但最后还是被人知道了,这个事件最后也成为了一个导火索,这个人也因此被劝退了。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些其实是最基本的常识,如果别人也在跟你聊天时给你录音,你后来知道以后的这种感受也是会非常差的,所以如果不希望有这样的感受,你最好也不要对别人做这种事情,尤其是说对方也不是你的敌人或者本来是善意的,很多时候把这个好事变成了一个尴尬的事,伤了和气就不划算了。同样在一些场合中,说话各方面还是需要去注意的。经常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拿去套一套,你就会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不是什么东西都需要大家去教你的,很多东西不需要别人一条条告诉你,稍微想一想就好了。


## 量子互动答疑解惑精选


### 这本书按照成长方式来看,值得去读吗?


- 高少觉得值得读的书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本,你读它也许会有收获,但不读它也没什么损失,所以碰上就读吧,因为人生值得读的书,可能2000本你真能碰得到的估计不到1/10,所以如果你碰到的话读就行了,如果碰不到也没什么损失。


### 读书无论你读的啥,反正不亏?


- 这个观点高少是不同意的,高少觉得还是会亏的,因为有一些特别傻的书,读了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些书还会有些错误的观点,如果你刚好信了,那就亏大了,所以大家读书一定要懂得分辨,不要盲目听取别人的想法,在读完后能吸收和形成自己的论点和看法就可以了。


- 举例:

比如京东上面售价超过50块钱的《金字塔原理》,这种书绝对不要去读,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非要整厚厚的一大本,读完后非蠢即傻,既会浪费大量时间,又没有任何意义。


- [可参考高少公众号文章《量子读书直播《如何阅读一本书》能量摘录》](https://mp.weixin.qq.com/s/zolh3wlmdDvBEaovnALq9g)


- 所以大家要注意,一定不要读那种比较坑的书,但是怎么去避免比较坑的书还是是需要大家自行判断,比如《金字塔原理》或者《朋友圈的尖子生》,它可能真正有价值的就是其中的一两句话,但那一两句话就很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阅读;还有那些数据特别好、能量密度特别高的书就需要反复阅读。所以在投入产出上面,对于值得花时间的事物要多花时间或者重复花时间去看,对于不值得的事物就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


- 读书清单可以参考


- [高少公众号文章《读书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资》](https://mp.weixin.qq.com/s/uPXBJUkhKUDcgoXyoFModQ)


- [高少公众号文章读书记:啃百书表演第一波47/200](https://mp.weixin.qq.com/s/yYoVtvisb58EZ_oNhR0VDg)


### 看到一些优秀的人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来说可能会有很多参考的地方吗?


- 高少认为不一定,因为十个人里面,他不一定十个点都和你有共鸣,但是他里面多多少少可能两三个点对你来说是有共鸣的,你们可能都做过同样的事,另外的两三个不同点,大家可以自行去尝试一下。


### 高少给20岁到30岁年轻人的建议


- 多行动,在没脑子和没行动之前,还是选择先行动,因为动脑子可以行动完以后再去复盘等,很多人都是失败在根本就没有行动上,所以先做好行动。


### 这本书触动高少的点:人的成功可能会有很多点,有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一些弱点、短板或者一些长板时,会有一些特别关键的因素,可能就那一两个因素是使得你像二八法则或者一九法则那样,如果你能把那一两件事情真正做对,那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它的意思是假如成功有十条法则,我们不需要都做对,可能对某些人来说,能把其中的一两条做好就已经可以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自己的缺点,如果我们能把那个特别短的板给它补上的话,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比如有的人他老吃亏或者老上当,你会发现他其实就是贪或者说他老是容易轻信别人等等,所以上当就会在他的人生过程中反复重演,一旦他想明白了,然后把它改了以后,他就会步入另外一个新的模式,相当于有的人之所以有很多变化就是因为他在某些事情或者他领悟到一个点以后,他的整个思维模式和他的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他得到的结果也就变得不一样了。


## 各个图标所对应的意思


### 代表书本本身的内容


### 代表思考问题


### 代表重点内容


### 代表高少对书本内容的阐释


### 代表引用的网页内容、文字及人


### 代表高少在解读书本内容时所举的例子


### 代表高少提到的小故事、小游戏、小建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