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几件事都有所暗合并提醒我:要保持输入和输出。

一是本年度我的个人目标都与学习相关,
二是重拾英语学习不是一时努力而是需要持续投入,
三是看了几本书都觉得写的很好大有收获和感悟,
四是和朋友聊天中获得未知信息和加深已有的理解,
五是在直播和写文字的时候发现肚里没货,
六七八九…

这些都不如一句话管用:赚钱是要有能力的,能力是成长获得的,想成长就需要输入。

且不说80年代产生的那些富豪往往是从报纸上的一篇报道、新闻联播上的一句话中发现了商机,进而开启了自己的财富人生。即便是我第一篇文章《对思考的思考》中用到的成语“云泥之别”,也是来自漫改动画《这一世我要做至尊》。之前压根没听过这词,但乍遇之后,觉得贴切而且高级,随后我也猫着瞎用下。

小龙哥说过:“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其实大部人先天大差不差,都是在后天环境中拉大差距,最终形成云泥之别(哈哈,爱用就多用几次)。这也符合我早期文章《新解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的解释。那么“风水”和“读书”都可以看作输入的不同形式。

一个脑袋空空的人是无法进行有效思考的。思考就像大厨炒菜一样,需要原料和调料,才能进行加工。而这些“料”,直接决定了出锅的表现。但是,“料”又从何而来,如何保证“料”的较高质量和合适数量,使得菜品表现最佳?

以阅读图书为例:
不识字不读书,是没有任何输入的,自然也不会产生什么有效输出;
选择读科学还是小说还是别的,积累的信息、思维方式、气质会有所不同;
作者水品的高低,决定了输入质量高低;
阅读的时长、频度、深度影响对输入的吸收和理解;
等等其他。

再有,即便我们用掉这辈子所有的时间,也只能阅读中文图书极其小的一部分。如果你学会英语,你会发现,呈现在你面前的不是等量的另一面书柜或是一扇窗户,而可能是百倍千倍以上难以想象的可用资源。关于如何在知识的海洋(海量信息)里帅气潇洒的游泳冲浪,我可能会在以后其他文章中展开,这里先行略过。

不止是阅读是输入,行万里路、聊天交流、体验和创造,都是输入,都会带来“料”的积累和输出。

与此相反的,把过量时间花在刷视频上,得到的可能就不能称之为输入了。更像是被倾倒了垃圾,还混杂降智药和上瘾药的那种。突然就想起了千与千寻,哈哈。

回到主题,关键词是“保持”,因为像我这样的人,要么拖延症,要么三分钟热度,要么逃避性的忘却了,所以在过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输入非常有限,也极度不稳定。人丑要整容,人穷就要多输入。在我突然有这个意识的当下,我决定要刻意养成“保持”这个习惯,以在有限的未来里,增加我赚大钱的概率,捎带手也提升下人生的幸福感。

从哪里开始呢?从小事开始。比如说,每周看一本书。虽然我有一个读书群都运营了快一年了,而且每周需要读书打卡,不打卡就交100块钱,但我的打卡率估计1/4都不到。一边是我的百十来本图书放在那里吃灰,一边是最近翻开的那几本书里,我读到的是相见恨晚——我要是早知道这个我就赚钱了啊!这道理我怎么现在才懂!我究竟错过了多少本应属于我的机会?

不说了也不哭了,咱还年轻,还有时间,但不能再懈怠了。这篇文章,既是我的感悟和教训,更是一个对自己的提醒和鞭策。和《对思考的思考》类似,而且我以后的文章应该都是这样,我会就文章主题不断的补充和修改,不断的完善和提炼,所谓“写作也需要迭代”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先讲个开头,把每周看一本书作为输入的开始,保持输出会在后面的更新中补充。

以及,在墨问便签上发付费内容,也是保持输出的一个实践。